企業動態
泰山游
今天得空靜下來想把去泰山游的感想寫下來,與大家共勉。公司組織大家一起去登山,主要的目的是在旅行的過程中體驗互相幫助,克服各種困難,增進友誼,使我們宏電的員工真正成為一家人。在旅途中,我看到有人品讀文明,縱情山水;有人沉淀內心,找尋夢想;有人經歷故事,感知滄桑,總之讓大家在春天這樣美好的時節去漫游,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安排好工作,三月二十九日上午10:30出發,目的地——山東泰山。披著柔媚的春光,略帶甜意的風,踏上北去列車,一路歡笑,一路歌,傍晚時分到達泰安寶龍福朋喜來登大酒店。晚餐我們一行21人圍座在一起享受著鯉魚跳龍門,火燒驢肉,農家大豐收……品嘗著金泰山的特有的醉醇香,酒逢知己千杯少。
解讀泰安:泰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5000多年前產生了繁榮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200年(西漢初)設“泰山郡”。公元前1136年(金天會十四年)設“泰安郡”。泰安從“泰山字則四海安”一語中來,寓意國泰民安。
30號早餐后我們一行分三車從酒店去登泰山,自古三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在的東路,卻岱廟—紅門—岱頂這條古老的傳統路線。東路進山路線,又稱紅門路線,是歷朝皇帝的登山御道,我們一行當然享受皇帝的待遇。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淅淅瀝瀝,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人是沉的,經過與小店老板一番討價還價后,人人披上一件綠色的雨衣,在女導游帶領下走上登山的正路。一連穿過三座石坊: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和天階(登山略過……一人一景,不加描述)。
經過約五個多小時的艱苦攀登,19人登頂,2人因各種各樣身體原因無法登頂,其實我認為泰山并沒有多難爬,只是需要一點耐力和信念。行程中團隊合作,互幫互助的精神處處可見,這正是公司組織大家登山的主要原因。一路上看見六七十歲的大伯大媽們走走停停,但仍在堅持步行上山。到了山頂,因天氣原因并沒有見到杜甫老先生描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觀景象,但我有一種強烈征服的成就感。親們,你們有此同感嗎?
泰山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孔孟儒家的發源地。幾千年來,先后有12位皇帝來到泰山舉行封禪祭拜大典,有94代帝王來此舉行各種級別的參拜,故為“國之首山”,被稱為“東岳大帝泰山神”。
泰山古稱“岱宗”、“東岳”,是“五岳”之首,中國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45米,以雄偉高大的自然景觀、源遠流長的精神文化和不勝枚舉的人文景觀聞名于世。泰山景色素以壯美著稱,呈現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沿山而上,山峰高聳入云,崖壁陡峭如削,密密匝匝的臺階如同通天之梯一般;盤踞在崖峰谷底的山石如龍如虎、惟妙惟肖;潺潺不息的流水在林木石巖之間若隱若現,蒼勁的松柏在這塊土地上恣意生長,這些景色和諧共融,組成了眾多引人入勝的景觀。
泰山雄渾壯麗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無數名人雅士登臨游覽。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此后數千年間,關于泰山的名句數以千計,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為泰山冠上了雄偉、莊嚴的光環。泰山現存多處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造像,以及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余件,尤其歷代石刻多達2500余處,被譽為“中國摩崖石刻博物館”。1987年,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岱廟又稱“東岳廟”,位于泰山腳下,是泰山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廟始建于秦漢時期,宋代時曾擴修,是歷代帝王的泰山行宮。歷代帝王登封泰山前,都要在山下岱廟內舉行大典,然后再登山。岱廟城墻高筑,廟貌巍峨,宮闕重疊,廟內各類古建筑有150余間。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為東岳大帝的神宮。殿內北、東和西三面墻壁上繪有巨幅《泰山神啟回巒圖》,描繪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蕩壯觀的場面。
天柱峰是泰山主峰之巔,又名“玉皇頂”,海拔1546米,氣勢雄偉 ,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譽,因峰頂的玉皇廟而得名。殿內祀玉皇大帝銅像,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意思是遠古帝王曾在這里燔柴祭天,祀拜山川諸神。玉皇頂上有一處“古登封臺”碑刻,這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設壇祭天的地方。
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晚。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