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頁 > 電梯安全方面知識

電梯安全方面知識

中國摩天大樓5年內將超800座 安全隱患須重視
發布時間:2011/9/7 16:30:06 閱讀:次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幢幢高樓如雨后春筍般在我國城市涌現,這些高樓或成為城市地標、或成為企業象征、或成為居家之所。在社會因高樓而節約了土地、人們因高樓而倍感氣派的背后,高樓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專家提醒,高樓安全風險處置難度遠遠超過平房,政府和公眾必須高度重視,并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進行除險。

高樓安全隱患多。在我國2層以上、超過24的公共建筑和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等都屬高樓。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高層建筑10萬余幢,這一數字目前仍在快速增長。 而“摩天大樓”(一般指超過四五十層的超高層大樓)的數量也煞是驚人。今年6月,由全國摩天高樓“粉絲”和建筑業、傳媒業人士歷時一年調查編撰的《2011中國摩天城市排行榜》發布,據介紹,目前中國正在建設的摩天大樓總數已超200座,相當于美國現有同類摩天大樓的總數。據估算,5年后,中國的摩天大樓總數將超800座,成為世界第一摩天大樓國家。

  高樓時代的來臨,也意味著一些高危隱患的出現。在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記者采訪了防災與安全工程系的李正農教授。據他介紹,從自然災害的角度看,地震對高樓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旦出現倒塌,損失十分嚴重。樓高招風,李正農說,臺風強烈時,高樓頂部會出現擺動,擺動幅度最大可達1左右,而雷電也喜歡“光顧”高樓。高樓與生俱來的缺陷,也是高樓安全問題產生的基礎原因。據李正農介紹,高樓垂直的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等設施,猶如煙囪,在火災時會助長煙氣火勢的蔓延,形成“煙囪效應”,人員疏散緩慢、高空滅火困難等特點,也是其固有缺陷。

  老化的高樓也正在產生安全隱患。李正農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筑的樓房,由于年代久遠,不少老樓的結構、墻體、供水供氣管道已經老化,產生了不少安全漏洞,比如說如果燃氣管道漏氣,鄰近的老舊電線發生短路,產生火花,兩者一旦相遇,就會發生燃燒,導致火災甚至爆炸。專家表示,一般情況下,電梯使用15年到20年就得“退休”,因此目前很多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老樓安裝的電梯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亟待更換。此外,一些老樓周邊規劃不科學,缺乏消防通道、消防設施,一旦出現大火將難以迅速開展救援。

  人為事故更須關注。相比自然因素和自然老化,人為因素造成的災難更為頻繁,也更為慘烈。據湖南省消防總隊防火監督處帥衛紅介紹,人為因素造成的高樓安全事故中,火災產生危害最大,容易造成群死群傷,也最難展開救援。

  以電梯事故為主的設備故障是另一個重大危害。湖南省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副局長李寧告訴記者,近些年隨著城市高樓的發展,電梯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也帶來了諸多安全問題。2年多前,湖南長沙“上海城”樓盤的施工電梯出現事故,造成18人死亡、1人重傷。開門走梯、困人、夾人、急停、急墜等故障,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同時,在房地產迅猛發展的今天,高樓設計、施工、審核、管理等環節上存在的諸多問題,也增加了高樓的安全隱患。如在設計環節,按照相關規定,高層建筑每14層應建一個防火避難層,這一層是用特殊的阻燃材料建成,配備專門的增壓設備,能將空氣往避難層外壓出,防止濃煙和烈火的侵入,以方便人員躲避火災。理論上,只要樓不垮塌,避難層里人員的安全就沒有大礙。但我國各地諸多高樓里,鮮見防火避難層,究其原因,無非是投資方想省空間多蓋房多賺錢。施工環節中,施工人員水平低,甚至偷工減料,造成工程質量低劣;木材、纖維制品和高分子材料等易燃材料用于裝修,都增加了高樓火災發生的可能性。隨著監管加強,設計和施工環節的問題正在逐步減少,但日常管理、維修保養環節弊病難除。

  現代高層建筑一般都配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自動防排煙系統、室內外消火栓系統、防火卷簾操作系統,設施配備大為進步,但消防管理人員基本由保安,甚至保潔人員等業余人員組成,他們基本沒有掌握維護、檢測、操作各類消防設施的技能。

  在電梯等設備日常維修保養上,同樣存在這類問題。李寧告訴記者,受利益驅動,很多商業樓盤開發商買廉價電梯,不配備專職管理人員,沒有建立緊急搶險預案,管理業余。同時,由于準入門檻低,電梯的維修保養行業涌入大量小企業,導致惡性競爭嚴重,企業之間競相壓價,日常維修保養常常出現以次充好、敷衍了事的情況,這都增加了電梯的安全隱患。

  當前人們的高樓安全意識也比較淡薄。,現在不少家庭、寫字樓很少配備防毒面具、滅火器等設施,相關部門也極少組織逃生演練,一旦出現地震、大火等災難時,人們往往無所適從。

  除險勢在必行。高樓大火、樓房倒塌、電梯事故已經導致一幕幕悲劇,這些都警示我們應當高度重視高樓安全隱患排查,及時進行除險。專家建議,高樓安全的種種問題必須從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把好源頭審核和過程控制、加強后期管理監督、增強民眾自防自救意識等方面加以解決。

  我國關于高樓安全的法律法規,多數存在沒有與時俱進、約束力不夠的問題。如《電梯維修保養管理辦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規,就很難解決電梯檢修不力、老電梯“退休難”等難題。專家建議,應盡快重新制訂或者修訂相關法規,從根本上減少高樓的安全隱患。同時要提高進入門檻,強化對設備生產、建筑設計單位資質要求,杜絕水平低和無資質的施工隊伍、生產企業進入建筑施工領域。要落實高樓安全責任制,充實監管隊伍,提高監管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法律意識。

  專家表示,當前高樓群集中,為應對新形勢,高層建筑防火環境應進行更科學合理的設計,并及時升級救援設備。比如,美國的袖珍降落傘、日本和英國的滑梯和充氣滑道,都應在我國城市得到推廣使用。帥衛紅表示,針對現在很多建筑出現為了防盜在逃生的玻璃門外加裝鐵柵欄,為了便于管理將頂層鎖住等種種問題,應當加強日常管理,強化相關領導的責任,強化監督執法力度。

  據了解,美國年均發生高層建筑火災7000多起,但美國城市高層建筑一流的消防管理水平大大減少了大火帶來的損失。帥衛紅告訴記者,高樓滅火難度大是世界性難題,必須立足于增強公眾的自防自救能力。政府應當加大宣傳預防知識,定期組織公眾進行逃生演練,公眾在寫字樓、家庭中也應當配備相應的防災自救工具,比如逃生繩索、急救箱、防毒面具等。

在線服務QQ號
杭州宏電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在線銷售QQ號
杭州宏電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宏電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久久国产夫妻视濒